第三批“環保欽差”亮劍 緊盯七省市環境沉疴
發布時間:2017/8/2 10:05:43
【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】猛藥治沉疴,良方促長效。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,他們所到之處,解決了大批百姓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,問責人數過萬,有力震懾了污染企業,也給各J政府部門震撼。而他們,更是被冠以“”二字:環保督察。
正在7省市進行第三批環保督察的7個督察組已完成省J層面督察任務。7月29日起,曾于4月底至5月底先后進駐天津、山西、遼寧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貴州七省市的第三批環保督察組陸續向被督察省份反饋督察情況。8月1日,環保督察組向貴州省委、省政府反饋督察意見,至此第三批環保督察7省市督察意見在4天之內全部反饋完畢。
此次環保督察范圍廣、時間長、力度大,對地方政企產生了震懾作用。來自環保部的數據顯示,7個督察組向地方交辦的共計31457個環境問題舉報均已基本辦結,共處罰金近3.7億元,七地共有逾萬人人因環保問題被問責。其中,山西和湖南兩省被問責人員均上千人,分別近1000人和1400人。而“重發展、輕保護情況多見”和“環保不作為、亂作為”成為較突出問題。
環保督查并非新事物。早在2015年7月,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《環境保護督察方案(試行)》,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,s次提出環境保護“黨政同責”、“一崗雙責”。很快,在區域環保督察基礎上,先后派出三批環境保護督察組,以環境保護督察組為核心的環保巡視制度實現常態化、制度化。環保督察嚴問責、動真格,效果明顯。
事實上,從去年1月開始,短短1年半時間里,環保督察已經完成對23個省區市的督察,著眼百姓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,形成強大震懾,倒逼責任落實。有業內人士分析稱,環保督察對破解既有環境行政執法體制存在的問題,建立政府、社會、企業共同發力的多元環境共治的環境治理新體制具有重要意義。
而“改革后的環境監察具有典型的命令控制型行政管理特點,重點突出對環境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的行政監管,程度上改變了過去‘重企輕政’的監管方式。”業界普遍分析認為,環保督察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,就是地方黨委政府如何把環保責任落實到位。由破解這一難題開始,明晰各職能部門環保職責,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等次第展開。
如今更以雷霆之勢完成河北督察試點及三批共23個省(區、市)的督察工作。在這次大規模督查中,數量驚人的“散亂污”企業,是環保執法人員緊盯不放的重點對象。另據上海證券報此前報道,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已定下2017年要“打好藍天保衛戰”的大基調。同時,今年也是多項環保硬約束的目標考核年,誠如“大氣十條”、“水十條”的階段性大考也日漸臨近。
因而,當前環保工作的進程將會持續推進。根據環保督察組的安排,今年還將對另外8個省份進行督察,進而實現年內環保督察全覆蓋。據悉,**輪**后一批涉及山東、吉林、浙江、青海、海南、四川、西藏、新疆等8個省(區)的督察入駐工作也將于近日啟動,計劃在十九大召開前實現環保督察全覆蓋。
種種跡象表明,這些都意味著下半年督查力度不J不會減弱,反而會繼續猛進。但可以預見的是,這場環保督查風暴,還將繼續深入地刮下去,未來還將有更多人被問責。因為,生態環保短板需要下大氣力彌補,打著“發展”旗號的污染不能繼續縱容。
本文轉載于 中國環保在線 http://www.hbzhan.com